回望两种状态的 2024,与其间的颠覆性转变。
年初的直播连麦
元旦的直播连麦是一个当时便感到幸福,而后想来也沉浸于幸福中的时刻。
当时的我正苦恼于高中的人际交往,以及探寻自我的旅途,在学校或短暂的回家时光中,都不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于是迫切地想要在忙碌的高三生活中发现自己。
玖肆仟是我在那个美丽的 23 年暑假期间偶然发现的唱见。除了她温柔的声线外,她的品味也颇合我胃口:不过分迎合 animesong,既唱华语歌也唱一些小众的日语歌——但共同点是所有这些歌,无论是选曲还是演唱,都饱含着献给世界的温暖与热爱,能把人包裹在温柔的情感中。于是很难不越听越喜欢。
其实说到底有关自我的问题,自然只能靠自己去解答。而对于高三学生的种种思考,过来人能给出的意见十分局限也往往显得陈词滥调。
但尽管如此,当我把那封满载着困惑的信投稿给仟姐姐时,她显然有细心地读过。而在连麦过程中时,她除了提醒我关注高三的学业,也切实地用一些细微的问题引导我去发现自我:比如关心到学校的日程安排、人际交往观以及我日常的兴趣点有哪些等等。
我以为,这是一次有效的心理咨询。在我这,心理咨询其实和聊天也差不多。仟姐姐的确有走进人内心深处的魔力ww
还有小插曲:连麦到一半父母回来了,于是先是试图躲避随后慌忙结束连麦。不过之后还是在弹幕互动区浅聊了一会。
那晚,那个属于新年新一天的夜晚,在洗澡时心里不停回味着满溢的幸福。对新的一年也充满了无限期许。
丢一个录播链接。不过因为太羞耻到现在自己也没敢点开过 ><。
浮光掠影的过年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乏味的生活,在节假日里人想尽量摆脱乏味,然而过年时,可能摆脱得太用力,结果摆脱了生活,进入了纯享版的乏味。——李诞」
趁短短的寒假,读完了一本 flankoi 老师译的轻小说《生存意义空想》,推理与反转颇有趣;看完了《春宵苦短》剧场版,演出很满足;以及试图复现了一个夜羊社语料的大模型。
对了对了,还抽时间完成了前年末就开始筹备的自编英语试卷。加足了自己英语思维的私货,包括但不限于应用文和摘要写作嘿嘿。并且和郝同学互换了试卷,在寒假培训期间和同学们玩(做题)得很尽兴。
不得不提的人
去年一个绕不过去的友人,甚至是高于友人的存在:夜霜残雾(世另我 ver.)。
经由初中高同学的中介,本来就是彼此见过网名的二度分隔关系。三至四月,在推特收到极其巧合的点赞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去私信主动给了联系方式,于是自然而然也就把她拉到了独白群里,成为一个有机的存在。
除了各种不可避免的对电波环节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她日常高强度的互动,再结合我潜在的过剩分享欲,在群里创造了很多聊得无比畅快的美好回忆,真的送给我一种很强的获得感和接纳感。
感谢有她在高考前短暂的周末里,以及高考后漫长的暑假里的始终陪伴~还给暑假的我安利枕社游戏来着。
哦对了,她在高考后的八月初去不远的县高复读了,两周放一天多的假。
2024 的一段主旋律是关于她,或者更精确地说是对于她的感情,以及在此之上的种种喜悦、纠结、不安与回味。对当下的我来说,她只是个未曾谋面的网友,两人默契地没有主动去增进了解,但在种种相似里我确实感到了强烈的吸引。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今的线上互动在逐渐消退,或许回归平淡也是一种恰当的处理方式,一个临时的答案。
无波澜的高考
高考没什么波澜。语文的作文自觉得意,数学尽力写满了会写的题目,英语是全高中做过最顺利的一套试卷。
最后的结果差强人意。出分的那晚心情忐忑,得知真实排名后有些失落,但也有释怀的一面。抛开高中领导的巧言令色与暗箱招生不谈,去到北京海淀某高校考过强基考试并浅浅游览后,最终来到了上海西南某高校就读。
走马观花的暑假
不短的暑假倒是意外地很难说值得一提。流水账式记录一番:
- 两段网课,Missing Semester 和 Human Behavioral Biology,然而都没看完…
- 分布式推完了《素晴日》和《樱之诗》。然而印象并不是很深呢…
- 试图扩大读书面未果,勉强读完了海明威《流动的盛宴》和若干王小波杂文。
- 追番倒是顺利进行,《葬送的芙莉莲》《败犬女主》《小市民》,前两者颇为精彩。
- 一次毁誉参半的西南旅行。
- 游戏 Outer Wilds 甚至也没打完 = =
但还是存在一些“小神回”。在赴郑州进行强基集训时,我赚得一天时间差,借机独自在郑州逛了美术馆(然而是书法馆)和植物园,还读了一部分李飞飞自传(在先前听过的播客的感召下)。植物园的经历还挺充实的,在自然中的游历十分满足。让人回想起沈阳世博园同样 fulfilling 的游览,以及飞燕草~
大学生活的亮色
要说大学生活真正的亮色,那无疑是军训期间在社总公众号看到的线上解谜赛 JustHunt————以及它所为我打开的一整个解谜圈的乐趣。
当时自己还是全然的萌新,在比赛的网站上战战兢兢地挂了组队招募和 QQ,很惊讶的是居然很快就收到了四五个人的好友申请,让我这种社恐也有种暖暖的感觉(。总之说干就干,很快就拉好了一个大伙都是“萌新”的队伍。说起来拉一个群要先改群名、添加管理员,如果是要打 Puzzle hunt 的话还要拉一个统一的在线腾讯文档,这都是拜队友所赐现学的嘻嘻。
队友成分意外地很杂,当然大家大体上都是年轻人,不过居然还有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的双人组,还蛮震惊到。
总之先开做小题。小题难度方差比较大,有些十分轻松,也确实给了我这样的萌新对脑洞的契机,无论是独自“一眼题”,还是和队友们在文档里填线索共同解题,体验都是很不错的。
小题过后则既有很苦力的题又有蛮直接的题。动用各种搜索技巧、捣鼓各种加密方式、以及甚至用上了先进 AI 写起了 Python 代码,整个赛程都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我在军训中平添了无限乐趣(虽然是始终在开提示不是吗(
啊——印象最深的大题是“当代周公解梦”,能从纷繁复杂的文字叙述里提取关键信息搜到饶有趣味的后现代艺术作品,并且用 nutri 暴力破解的美学,这辈子还能体验第二次吗~!
军训期间对着手机图库做各种解谜尝试,和最后被队友完全带着完赛的感觉真的是溢于言表的幸福与幸运!
以及正好占了完赛的前 50% 和 100h 内完赛的最后一名,也是很巧的巧合呢。
在此引领下,对推协有了不可阻挡的兴趣,在游园会上完全 nerd 一般地对着 nutri 疯狂试错 23333。好消息是在帮助下获得了推协的精美社刊和——鱼牌!喜欢鱼牌!
还在千里以外深度参与了 PKU 谜协,包括但不限于窥视 Q 群和做同一套纸笔(
另外一个面试时的闪光点就是 OM 头脑奥林匹克了,不过暂且是前路漫漫,先按下不表,回头再看吧。
引以为傲的不连续创作
这张照片某种意义上是 2024 年创作的肇始。由它打开了两个,甚至更多的故事。
高中的我,也就是前半年的我,乐于在这个本子上写写画画,记录无处安放的纷乱思绪。事实上它已经凝结了高中的很大一部分价值所在。
尽管如此,发现去年所记的东西并不多。或许是事件被压缩的必然结果。但姑且还是有所记录:
创作的辉煌时期,或许有那首《桃花雪》奠基。继往开来,走向高考以后,有了 B 站专栏创作的一个小高潮。在保持风格稳定的前提下,写作水平也有进步,甚至被拉到了一个同好性质的文学会里,或许是最无心插柳的意外之喜。如果有看到这里的友友,请务必赏脸去看一眼,能给个反馈就更好了!
潜在的未来
一些不愿同质化的展望:
- 继续探索自己的边界,去做更自洽的计划与打算,跳脱出单一体系;譬如去接触更多的娱乐形式,桌游、手柄,等等等等。
- 完善自己的技能树,丰富经验,提高竞争力(这样说似乎有些太功利,切实的经验和一些微妙的能力也便够了吧);技能何必是功利的,每种手工业都各有其价值。
- 找学习搭子,坚持自学国外网课,同时也能兼顾自己的兴趣所在自由奔赴多个学科。重要的是抽时间广纳材料。
我不讨厌计算机专业,我也有一点微薄的基础,我也十分有幸能来到该专业就读,我…… 但我不喜欢这里“学在交大”的逆天排课日程,不喜欢计算机专业里的一窝蜂状态与内卷常态,不喜欢被困在一处取食唯一的等价物的生活。
不想被框定,想被发现,想主动去发现,这才是鲜活的我啊。